《驱逐舰:U型艇猎手》:拟真到硬核的反潜模拟器
小众而新颖的游戏题材
如今,以海战为主题的游戏在市场上已经屡见不鲜了。无论是第一人称/第三人称射击游戏(以wows,战雷为代表),还是即时战略/即时战术游戏(比如大海战系列和全面战争系列的海战模式),抑或是二次元卡牌养成游戏(舰娘题材游戏我就不多举例了),都因其鲜明的特色吸引了一大批粉丝。
不过,如果我们把题材框定在“反潜”范围内,那么可供选择的游戏就少得多了。今天我要给各位介绍的《驱逐舰:U型艇猎手》正是这样一款硬核的小众反潜游戏,其新颖的题材和无处不在的沉浸感使我欲罢不能。然而,它那难以上手的高门槛和过度的拟真性也具有一定的“劝退性”,给我上了“教做人”的一课。
无处不在的沉浸感
“沉浸感”是个很抽象的词语,因此这里我不妨把话说得更明白一点:自从打开《U型艇猎手》的那一刻起,我就仿佛回到了八十年前的大西洋战场上,真正成为了一名指挥弗莱彻级驱逐舰的舰长,与狡猾凶狠的“狼群”展开了一场不死不休的搏杀。
那么,制作组是如何营造这种沉浸感的呢?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。首先是夹杂了大量真实历史影像的开场动画,它以暗色调的纪录片式风格,绘声绘色地向我们叙述了这场海上大战的由来。
一战后,德国因为签订了《凡尔赛条约》的缘故,水面舰艇的发展受到了很大限制,因此其海军部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潜艇的研发上。二战爆发后,德国神出鬼没的“U型艇”给英国的商船航运带来了很大的威胁,以至于先后担任海军大臣和首相的丘吉尔伤透了脑筋,不得不与美国签订了著名的(在当时很多人看来也是十分吃亏的)《驱逐舰换基地协议》,用英国在美洲8个军港和机场的99年使用权换取了美国50艘老旧的驱逐舰。
等到珍珠港事件发生后,美国对日宣战,德国也对美国宣战。时任德国潜艇舰队指挥官邓尼茨立即策划了“击鼓行动”(Paukenschlag),让U型艇开始在美国东海岸攻击船只。美国一开始反潜准备严重不足,在战初即承受巨大损失,这便是游戏的大背景。
其次,游戏中出现了数百份由专业配音演员、海军学校学员和美国海军专家录制的语音报告,大大提升了玩家的代入感。不过,很多语音报告并没有对应的文字,因此《U型艇猎手》对玩家的英语听力水平和海军术语掌握程度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。
最后,玩家指挥的驱逐舰里还配备有大量的专业仪器设备,比如“战情中心”里的航迹推算仪(DRT)和DSC投影仪,以及声纳系统里的战术测距记录仪(这些设备的功能和使用方法我会在下一部分进行详细阐述)。因此,如果你是海军题材游戏的爱好者,那么《U型艇猎手》绝对能让你过足舰长(舵手、测距手、雷达员、声纳员)的瘾。
舰长的必修课:熟悉你的驱逐舰
《孙子兵法》有云:“知彼知己,百战不殆;不知彼而知己,一胜一负;不知彼,不知己,每战必殆。”想要对付危险的“狼群”,我们必须对自己指挥的驱逐舰的各个系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。
舰桥
广义的“舰桥”指舰船除了甲板以外的其它部分,即我们在某些海战游戏中喜欢用高爆弹攻击的“上层建筑”。这里的舰桥则是狭义意义,特指指挥官所在的那层指挥舱,被用于控制驱逐舰的机动。
行驶方向方面,我们既可以用鼠标扭转船舵或单击船舵指示器,也可以直接在航向系统中输入方位。航速方面,我们能用车钟来控制驱逐舰的速度。值得注意的是,当驱逐舰处于“全速前进”或“超速前进”时,声纳系统会被禁用。
战情中心
战情中心是驱逐舰的指挥系统中枢,这里放置着能够追踪敌人的设备。雷达的作用是显示水面信号,因此可以用来探查浮出水面的U型艇位置。航迹推算仪(DRT)对各位而言可能是个陌生的设备,其作用是测绘敌方航向轨迹,以便己方驱逐舰规划机动路线。
DSC投影仪和舰桥上的方位指示器十分类似,可以用来标记捕捉到的U型艇位置,并跟踪它与己方驱逐舰的相对位置随时间变化的情况。与DRT一样,这个设备可以手动使用,也可以在自动测绘模式下使用。
“信号”系统里记录了敌方潜艇的各种实时参数,比如速度、方位、距离等。当驱逐舰检测到的敌方潜艇不止一艘时,这个系统能帮我们更好地追踪威胁度最高的目标。
“战术”系统是我最喜欢的部分。在这个系统里,我们不必像在其他舱室里那样干雷达员和舵手的活,而是能给其他驱逐舰下达命令,例如机动到某一位置,执行攻击或护航任务,改变侦察范围等,体验运筹帷幄的快感(猎犬号,向030方向移动100码!)。
舰炮指挥仪
舰炮指挥仪是一个相对简约的系统,可以控制舰炮方向,改变弹药种类(其实只有普通炮弹和照明弹两种),选择手操或自动瞄准等。不过在这个游戏里,潜艇绝大部分时间都潜在水里。那么问题来了,舰炮的目标是谁呢?
声纳
又是一个拟真到硬核的系统。声纳站可以用来定位潜在水中的U型艇,战术测距记录仪(TRR)则可以根据驱逐舰的速度和U型艇的深度来计算发射深水炸弹的时间(比起舰炮,深水炸弹才是这个游戏的主要反潜武器)。当然,如果你和我一样没有看懂计算方法,也可以把这一重任委托给系统。
瞭望哨与外部视野
用来观测驱逐舰的外部环境,以防撞上己方舰船,还可以用来截图做壁纸。
不会真有人能撞上自家舰船吧?
与“狼群”斗智斗勇
以上“按部就班”式的介绍未免显得有些干瘪,想要了解一款游戏的核心玩法,最简单的方法便是开一局。
在我的第一次护航反潜任务中,受保护的商船有九艘,护卫舰除了我微操的一艘外,还有由ai控制的一艘。雷达检测到了敌方潜艇的信号后,我立即脱离了大部队,朝着信号源的方向全速前进。没想到敌方U型艇先是潜入水中,躲过了我的侦察,随后又避开了另一艘驱逐舰,鬼魅般地击沉了我方的一艘商船(商船遇袭的消息也是通过语音报告的方式传达到我这里的,在反馈上有延迟)。
收到这一消息,我立即在战术系统界面改变了航向,回师防守,不料却因为没有切换外部视野,撞上了我方商船(它们的分布十分密集),导致了游戏的结束。
吃一堑,长一智。在新一局游戏中,我方商船船队的规模扩大到三十艘,护卫舰共有五艘,敌方“狼群”的规模也相应扩大了。这一次,狡猾的U型艇采取了声东击西的战术,试图从各个方向向我们发起试探性进攻,以吸引我方驱逐舰的注意力,趁机对失去保护的大部队下手。当潜艇逼近时,bgm也会改变,以与战场的紧张程度相匹配。
吸取了教训的我一面谨慎地驾驶着自身的驱逐舰,与己方商船保持微妙的距离(既不撞船也不让它们脱离我的视野和舰炮射程),一面频繁地给四位下属护卫舰发布命令,或是侦察,或是护卫,或是迷惑,最终成功地将商船护送到了目的地。
对这两次反潜任务进行比较,我们不难看出,敌方ai确实会根据实际情况(比如双方实力对比,护卫舰与商船的距离)调整自己的战术,以增强游戏的挑战性。
总结
如果要我用一个词语来评价《驱逐舰:U型艇猎手》,那就是“硬核”。极其复杂的操作系统(玩家一人身兼舰长、舵手、测距手、声纳员等数职),令人看得眼花缭乱的仪器设备,千变万化的战场态势,都使它无愧于“反潜模拟器”的称号。如果你确实是这一小众题材的爱好者,或者是已经度过了劝退期的萌新,那我相信你肯定能从这款游戏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乐趣(像我虽然不能击沉U型艇,却能从保护商船中获得成就感)。
当然,目前的游戏还存在新手教程含糊其辞(自诩理解能力强的我看了三遍新手教程还是没有搞懂TRR的机制,只能随机发射深水炸弹),汉化文本缺失,优化差(我的3070显卡玩到后期卡死)等问题。如果制作组能在后续更新中予以改进,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任务的多样性(比如拯救商船幸存者),想必其前途不可限量。